“哥,67年了,咱回家了!”邯郸市临漳县东前坊表村64岁村民张世俊泣不成声,他手中轻轻抚摸着一个骨灰盒,盒中是他从未谋面的亲哥哥,年牺牲在四川康定地区的“烈士”张世光(又名张士光)。经多方努力,年9月23日,临漳籍空军烈士张世光的骨灰在时隔67年、跨越余公里后回归故里,落叶归根。
青年参军牺牲在外,音讯全无家人念
年出生的张世俊,与哥哥张世光相差24岁,同属羊,但俩亲兄弟却从未谋面,“小时候父母亲一提起大哥就落泪,总是念叨说:‘添了一个小羊,没了一个大羊,大羊永远回不来了!’”
眼中含着泪水的张世俊介绍到,哥哥张世光出生于年,年6月入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学员,年11月入航空学校,年11月毕业于空军第七航空学校1期甲班,任空13师37团飞行员,曾多次执行空运、空投任务。
“谁家的父母不挂念孩子?从大哥参军走,家里就盼着他早日回来,盼了3、4年,终于盼来了音讯,竟是他牺牲的消息……”张世俊说,当年家人收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但由于那个时代交通不便,且处于保密原因,大哥张世光具体的牺牲原因,甚至安葬在哪里家人都没有弄清楚,仅知道其墓碑被安放进了牺牲地的县烈士陵园。
“大哥参军3年,获得的勋章就有十来个,他是我们全家的骄傲!”张世俊讲述,大哥的牺牲对父母的打击很大,只要提起他的名字,母亲就会流泪不止。年,当时家乡遭遇暴雨引发洪灾,房倒屋塌,当时在世的父亲说,大哥已经没了,看见他的东西就让母亲伤心,就将大哥的勋章、证书和衣物全部埋了。
东西虽然可以埋没,但亲情无法割断,全家人一直在苦苦寻觅张世光具体的牺牲地址,苦于条件所限,手中的线索也很模糊,根本无从下手寻找,“老父亲、老母亲去世时,都把我叫到床前,叮嘱一定要把哥哥找到,带他回家。”张世俊说到这里,老泪纵横。
中国空军航空博物馆镌刻有烈士“张世光”名字
寻找烈士张世光,成为张家老少的夙愿。漫漫寻找路,从未停止过寻找的步伐。
年,一次偶然,张世俊的儿子张会臣从民政部门网站上查询到一篇文章,上面竟记载有烈士张世光的名字,张会臣当即在下面留言:“我是烈士张世光的侄子,请有知道烈士相关消息的朋友告诉我。”
没想到,这条留言竟得到了《空军空勤烈士和牺牲飞行人员名录》的编录者、曾任空军司令部军务部副部长的孙培新的回复:“你大伯牺牲在四川省康定,你可联系康定市相关部门了解情况。”
数十年漫长的寻找,突然之间打开了一道门,张家人都莫名的兴奋,终于可以找到烈士张世光的安葬地了。
据孙培新介绍,在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的中国空军航空博物馆,张世光烈士的名字就被刻在空军空勤人员烈士和牺牲飞行人员纪念墙上,由于时间久远,关于张世光烈士生前在部队的资料很少,仅知道他和机组人员9人驾驶运输机为进藏人民解放军空投粮食后,返航途中遇难牺牲。
返航途中与海拔约米的贝母山相撞失事
经多方资料印证,年,人民解放军从川康向昌都进军。高山大河,艰难险阻,后勤保障困难,18军“大面积”断粮,给中央发电报请求援助。
年3月30日,毛泽东主席指示空军派飞机空运、空投物资支援。年6月7日,张世光所在机组驾驶运输机,赴西藏昌都地区执行空投粮食任务返航时,过康定后约10分钟,地面与飞机的联络中断。
事后查明,该机在大渡河东10公里处,由于天气恶劣、能见度差,与海拔约米的贝母山相撞失事,飞机跌落在了终年积雪的山顶上,机组9人全部牺牲。由于通信等各方面条件比较差,飞机坠毁的具体位置不清楚。
年春,冰雪融化,飞机轮胎被雪水冲下山后被牧民发现,当地群众将烈士们的遗体安葬,建立了“空军烈士墓”。后来,甘孜军分区在康定立了块碑,但上面没有刻牺牲飞行人员的名字。
“本以为这辈子都可能找不到大哥了,确认他牺牲在四川康定后,我们一家人的心就落地了,一定要让他回家,完成父母的遗愿。”在联系上四川省康定市民政局和康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后,张世俊一家人激动不已。
年9月23日,张会臣代表家人赶到四川康定市,参加了“空军烈士墓”迁建祭扫活动,并带回了烈士张世光的部分骨灰和一张烈士生前穿着军装的遗照。
“67年了,大伯,咱家三代人苦苦追寻,终于能接您回家了!”张会臣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烈士“魂归故里”乡亲们自发村口迎接
张会臣捧着烈士张世光的骨灰盒回到河北省临漳县,东前坊表村及附近村民得知消息后,自发地早早在村口等候,接英雄回家。来参加悼念的村民张凯歌用摄像机记录下英烈回家的这一刻,他说:“快到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了,缅怀先烈,更觉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河北省临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向群众介绍了烈士张世光的英雄事迹,并为先烈献上花圈,骨灰安放在东前坊表村的张氏祠堂内。
临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干部栗树臣说:“张世光烈士是临漳人的骄傲。当前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们要立足岗位、努力工作、服务人民,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继续奋斗。”
(燕都融媒体记者陈正通讯员王俊平李海波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