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南方电网公司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重载无人机
成功将公斤的工程材料
运至海拔0米的
丽江千伏岩乐输变电工程作业面
耗时仅10分钟
这在全国高海拔地区尚属首次
实现了大幅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
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
△重载无人机将输电塔材运送到正在施工的作业点。
3月27日至28日,
央视综合频道(CCTV1)
《新闻联播》《新闻30分》栏目
经济频道(CCTV2)、国际频道(CCTV4)、
新闻频道(CCTV13)
以及央视新媒体相继报道此事。
戳视频,看现场新华社、新华网、人民网、国资小新
云南日报、云南电视台等
各大主流媒体也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快跟随小赫兹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丽江地处高山峡谷地区,整体地貌以高山、丘陵和峡谷为主,地势起伏和海拔悬殊较大。千伏岩乐输变电工程大部分输电线路杆塔基位均处在平均海拔0米左右的高山上,正是这样的地形,让输电线路施工材料运输成为难题。
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引入新装备、新技术,使用重载无人机开展空中运输作业,在国内首次将重载无人机运用于高海拔地区电力工程材料运输环节。
01颠覆传统运输方式,耗时大大减少
无人机在执行连续作业时只需半小时就能循环一次。当天上午,无人机就完成施工点的塔材吊运共起飞约8架次,运输作业时间仅为半天。
01
●3月25日上午8时,通过工作人员的一番紧张调试,一架纵列双旋翼重载无人机在发动机轰鸣声中,吊载公斤塔材缓缓起飞,正式运载电力工程物资飞往目标点为千伏岩乐变输变电工程(线路部分)AN9-AN12的杆塔卸料点。
02
●10分钟后,无人机顺利到达目标点,在距离地面1米的空中实现近地面低空抛投作业,并保持稳定飞行,未出现失控或偏航现象,之后快速返航至起飞点,开展第二次运输作业,无人机整体平稳。
从记录的实际数据来看
单架次无人机作业过程
(从起飞到完成作业降落)
平均耗时15-20分钟
降落后重新装货和起飞前安全检查
耗时约10分钟
△这次载重飞行的起飞作业点海拔为米,距离输电线路杆塔施工点海拔平均相差米左右,地面距离相距两公里,且地处生态红线保护区。
如果采用传统人背马驮或者索道运输
存在运距长、运量小、
耗时长、作业环境差等问题,
工人与马匹都面临跌落风险.
而且开辟和修建运输专用道路,
会造成植被损坏,
无法实现高效、环保运输物资材料,
项目建设进度也难以保障。
△很多工程项目的物资运输需开山辟路,既花时间又不得不毁坏植被,还需人背马驮才能将各种设备物资送到山顶安装调试。
“以前都是人背马驮,一个工程干下来,工人身上、肩上、手上都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茧子。”南方电网云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输电一公司经理朱培贤回忆起以前的线路施工过程不禁感叹:“今天的这个运输距离和运输量,要是放在以前,光是修建专门的运输通道,就需要15天的时间,依靠人背马驮,单趟都要4小时才能到达杆塔施工点,还会造成一定的林木植被破坏。”
02物资材料运送实现高效、环保
为了解决输电线路施工材料运输这一难题,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在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建设中引入新装备和新技术,使用重载无人机开展空中运输作业,不仅可以实现运输效率大幅提高,还能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1
这次作业采用的重载无人机,飞控平台是由南方电网通用航空服务有限公司研发和应用。该飞机载重利用率高,机身结构简单,同时可搭载图传装置,实现无网络状态下实时监控,在同量级无人机中各项性能指标突出,更适用工程运输作业。
2
在实际运行作业中,无人机可实现近地面低空抛投作业。相比同类重载高空投放,既确保物料不损坏,又防止物料滚动产生安全隐患。在千伏及以下的输电线路施工以及物资运输中具有很大的推广意义。
“
“虽然目前重载无人机运输成本相较于传统运输方式增加一倍,但是运输效率更高,同时避免运输通道林木砍伐,保护了生态环境。”南方电网云南送变电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方敏介绍,使用这样一台重载无人机,两周之内就可以将一基杆塔的全部材料运到山顶,运输工期节省一半,修路成本节约5万元,林木砍伐量减少30立方米。
怎么样,是不是很赞?
相信很多小伙伴看得还不过瘾
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再来了解一下
下面这个大家伙,就是本次报道的主角
飞机构型:纵列双旋翼
轴距:3m
发动机功率(汽油活塞):HP
空机重量:kg
最大起飞重量:kg
最大速度:km/h
航程:km
航时:2.5h
抗风等级(作业状态):不小于10m/s
将来
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还计划使用
正在研制的公斤级重载无人机
让这个高海拔运输“利器”
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编辑|李洁飞若力
通讯员|陈波飞若力张强马莎
视频|陈波、展宁
鸣谢|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送变电公司)、南方电网通航公司
校对|甘丽莉
审核|林丹丹点击下方名片
右上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