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十堰日报
记者刘俊通讯员蒋辉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医者无界,医心为民。
今年春始,上海疫情告急,全国各地自发筑起同心守“沪”的“钢铁长城”,国药东风人再次用行动和大爱践行了“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英勇担当。
主动请缨尽锐出战
时间回溯到今年4月2日晚,一条援沪的重要医院工作群激起千层浪:十堰市卫健委将从该院抽调3人,组建十堰市40人核酸检测队支援上海新冠疫情阻击战,翌日就要动身。
军令如山,刻不容缓。“我申请加入抗疫队伍,贡献微薄之力。疫情不退,我誓不归!”命令即出,正在家中陪5岁儿子的宋亚君,当即写下一封请战书,医院交到院领导手上。与之并肩奋战的科室骨干杨飞翔和江道龙也不约而同相继递上请战书,立下铮铮誓言。
使命召唤,精锐尽出。人虽少,这支国药东风援沪“铁三角”在岗位上都是业务尖兵。其中,杨飞翔曾于年支医院,被评为昌都市“援藏优秀人才”;宋亚君曾于年3月支援武汉抗击新冠疫情,也曾创造连续工作7小时、检验近多份核酸标本的纪录;江道龙曾于年1月被国资委派出支援央企海外项目,在异国他乡奋战一个半月。他们经验丰富、能力出众、吃苦耐劳,深受对口支援单位称赞。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翌日一早,他们加入全省人援沪医疗大军奔赴上海,到达时已是当天晚上10点。顾不得赶路辛劳,3人就着手了解上海之江医学检验所检测实验室的工作。该实验室负责承担部分上海大筛查核酸检测工作,对于3名国药东风总院援沪队员而言,这也意味着一场艰巨的没有硝烟的抗疫守“沪”之战进入倒计时。
守“沪”平安不辱使命
4月4日早上5点,从熟悉实验室布局、生物安全防护、检验设备和检验流程等的学习筹备开始,这支国药东风援沪“铁三角”迅速进入角色,一连不辞辛劳工作七小时,第一工作日便协同十堰核检测队共计完成新冠采样检测标本份。
“特殊的日子,这样才有意义,祝自己健康,平安归来吧!”也是这一天,奋战了数小时的江道龙休息间才发现当天是自己34岁的生日。临出发前,妻子问他后悔不,他毅然地回道:“不后悔!国家需要必须有人奉献。”
国安才能家圆。面对重重考验和压力,国药东风总院人铁肩担道义,为家国、人民平安无畏无惧。身担十堰援沪核酸检测三队队长之责的杨飞翔,更是经常24小时连轴转,第一个进入实验室,往往最后一个离开。做好交班和消杀,监督队员脱防护服,严格把控检测流程……每每脱下防护服,他已经双眼模糊、勒痕满面、全身湿透。
勠力同心,则无往不胜。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舍弃与奉献,其所在小组一班次可完成-个标本检测,为上海疫情阻击战提供可靠诊断依据,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涓滴汇流大爱同心
疫情之下,没有孤岛。医者仁心,以济苍生。
医院援沪医疗队出发前一个月,医院开展国药医疗首批跨区域专科协作医院医学影像部影像专家王毅、曹院国等人,早早主动加入到支援上海抗疫的队伍中。
“中华儿女是一家,更何况我们是医护人员,不论是在本院还是在外地,只要人民有需要,我们就一定会冲锋在前。”早在今年3月14日,医院全院医护人员争先恐后报名,经历过年疫情大考的王毅和曹院国,当仁不让地报名参与到疫情阻击战中。
在疫情“阻击战”中,他们服从安排,主动参与放射科24小时排班,保障影像检查的正常进行。尔后,被派遣到应急二队,参加社区核酸采样,对全区人口进行核酸大筛查。医院开展社区核酸采集工作中,日采样量达到人次。
正在上海医院肾内科进修的毛艳也主动请缨“作战”,加入到上医院防疫医疗队伍中。每天她都单独完成一个班次四五个小时的值班,即使工作没日没夜、汗流浃背、头晕目眩也不喊苦不喊累。
上班期间汗水直淌,甚至流到眼睛里辣乎乎的也不敢动,有时候还会感觉缺氧,第四班下班已是凌晨5点,回到酒店从头洗到脚再洗完衣服已经天亮,双手剧痒、起泡、溃烂、流水。“但不管多么难受,看看身边这些严峻疫情下的透析患者,有的已经好几天没透析了,他们更难受,我顿时累意全无,精神抖擞地开始工作。”毛艳说。
时间无迹,大爱有痕。抗击新冠疫情,国药东风总院人始终在路上。不只是援“沪”,年以来,医院已派出6批近30名医疗骨干,他们的足迹镌刻在了西安、天津、武汉、长春等“战”疫一线阵地,更留在了当地群众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