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大桥边摆满鲜花,看完瞬间破防了人民

近日,西藏昌都有人自发在怒江大桥边摆鲜花,有人洒下酒水,有路过车辆鸣笛……而这些举动,都是为了致敬当年牺牲的筑桥英雄。

怒江大桥背后的故事

川藏线仅用4年多建成,平均一公里就要牺牲一人。位于西藏昌都八宿县的怒江大桥是进藏的必经之地,也是川藏线的咽喉要道。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受命解放西藏,当时西藏一条公路都没有,战士们拿着铁锤、钢钎、铁锨等简单工具,面对的却是海拔在四五千米以上峰峦起伏的大山、奔腾咆哮的河流,还有恶劣的气候,以及山洪、泥石流等频发的自然灾害,甚至高寒缺氧、饥饿等折磨。

凭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战士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年,全长多公里的川藏线,仅仅用了4年多的时间就全线通车,创造了公路史上的奇迹。而在路两旁,多名筑路英雄就此长眠,平均一公里就要牺牲一人,许多身经百战大难不死的优秀军人,倒在了雪域高原上。

舍命也要把公路修到拉萨

在修建怒江大桥时,战士们用最坚定的意志克服无比艰险的环境。

架起这座桥梁,他们需要爬到海拔几千米的高度,由于当时没有先进的登山设备,战士们只能先爬上山顶,把绳子捆到自己身上吊着下来,悬空从山顶一层一层打炮眼,这些英雄战士舍命也要把这条公路修到拉萨。

如今的怒江大桥旁,保留了一个老桥墩。在守桥部队和当地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名战士在修桥时不小心掉进水泥浆,等战友发现时已经救不出来。第二代的怒江桥修好后,这个桥墩一直留着,作为丰碑来纪念修川藏线的这些战士。

每到清明节,当地百姓还会在桥上系上洁白的哈达。

最危险的路段已变成坦途

18军进藏时,沿途还帮藏族群众修房子、看病等,彼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不仅要解放西藏,更要让西藏人民过上好日子,很多人不仅奉献了青春,还把后代留在这里投身西藏建设,使西藏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如今,川藏线上曾经最危险的路段已变成坦途,在此基础上,汽车、火车、飞机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也已在西藏织就。全长7公里左右世界海拔最高的特长公路隧道把两个小时的山路缩短到10分钟,道路两旁越来越繁华,还有很多旅客客栈、商店,川藏线沿线群众也越来越富裕。

很多游客开车经过这里,都会鸣笛并献上水果鲜花,向当年为修桥而牺牲的烈士致敬。

对为了祖国建设献出生命的战士来说,国家强大,人民幸福,就是对他们的最好告慰。

素材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央视新闻

出品: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文旅事业部

总编辑助理/文旅事业部主任:郭拴敏

编审:郭梁、赵慧

责任编辑:李雪

本文来源:人民旅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zhouxinxi.com/afhgx/321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