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雪域酬勤当谢君七一网

白癜风能根治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7/5602607.html

年3月的一天,乍暖还寒。一架银白色波音客机降落在香格里拉机场。

从飞机上下来的人流中有一支特殊的队伍,3男2女。他们来这里不是旅游观光,而是借道香格里拉,再乘车去更远的地方——西藏芒康。

带队的是一位个子不高的女同志,圆脸短发。她叫谢君,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主任,此时的她还有新的身份——重医院对口帮扶援藏医疗队队长、西藏医院副院长。

汽车飞驰,终于,一块“芒康县卫生服务中心”的牌子映入眼帘。谢君深吸了一口气,抬腕看表,从香格里拉出发至此,不算太慢的车速,足足开了8个多小时。

攀登,从米到0米

从平均海拔米的重庆,来到海拔近0米的高原高寒地带,就是铁打的身板,也会经受严峻的考验。更何况,暮春时节的高原,含氧量极低,仅有平原地区的60%。

一到高原,谢君就严重失眠。由于缺氧,头疼欲裂,呼吸不畅。高原反应还引起身体消化功能紊乱,腹胀、腹泻成了家常便饭,一晚上拉三四次肚子是常事。而且,还无缘无故地流鼻血,人整天都感觉头昏乏力。

严重的高原反应,让谢君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就瘦了四五斤。

但她对自己说:“国家有要求,九院有嘱托,芒康有期盼。我要是就这么回去了,怎么对得起芒康那些正被病痛折磨、急需治疗的藏族同胞?”

整顿,医院工作步入正轨

医院是全县唯一的医院。医院的具体情况后,谢君和队员们傻了眼。

医院的硬件设施尚属过得去,但软件和医院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医院包括聘用员工和临时工90多人中,高中以下学历的就有20多人,具有专业资格证的还不到30%;医院各种规章制度严重缺失;各科混杂,全院只划分了内科、外科两大板块;无菌观念淡薄,人流物流混杂……

整顿势在必行!

谢君(左一)指导医院医护人员拟定医护管理标准

谢君根据4名队员各自从事的领域,请他们分别负责相关科室的初步组建:将传染科从内科独立出来,妇产科与外科分开,积极筹建急诊科……科室和人员基本定位后,她又带领大家制定出《手术安全及病历质量标准》《合理用药制度》《病历书写标准》等制度标准余项。

送走了料峭的春天,在蓝天白云映衬下,宁静的湖畔格桑花开得美艳动人。

此时,医院创建医院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他们开启了“5+1”“白加黑”工作模式,每天晚上加班到9点以后,全院每个人每天的上班时间增加到11个小时。

谢君马不停蹄地整理、解读、分解创二甲的各项指标任务,不到半月时间,就拟定出创二甲必达条款余条,并将条款细分到组、责任到人。

经过1个多月的连轴转,谢君带领大家规范了外科业务查房和外科医护无菌操作;创建了骨科,建立完善了检验科和麻醉科;完成了妇产科、传染科、手术室、产房、急诊科、检验科实验室、ICU及消毒供应中心等区域的重新布局和流程改造。医院软硬件建设初具规模,各科工作渐渐步入正轨。

年6月15日,医院顺利通过了昌都市卫计委创二甲初评。

暖心,视病人为亲人

年6月的一个上午,急诊室推进来一位8岁的藏族小女孩布姆琼琼。病床上的她嘴唇发白,满脸是汗。经急诊科诊断,孩子患严重的化脓性阑尾炎,致全腹腹膜炎,必须马上进行手术。然而女孩的爷爷望着病床上的孙女儿,面露难色。

谢君看到眼前的一幕,立即表示:救人要紧,钱的事以后再说!

当天,女孩接受了阑尾切除手术,但术后还得留院继续观察治疗。然而女孩家里很穷,仅手术费和治疗费就已欠下1万多元。

这天,谢君在病房见到术后不久的布姆琼琼嘴里嚼着黑硬的糌粑,每咽一口,就把小脸憋得通红。“这怎么行,糌粑不适合肠道手术后病人的康复!”

回到办公室,她立即召集队员们:“捐款,帮孩子渡过难关!”在她的倡议下,很快筹集到了多元捐款。当谢君把钱递到布姆琼琼爷爷手里时,孩子一双大眼睛里泪花闪闪,稚嫩的声音重复着:“谢谢!谢谢!”

谢君代表医护人员为藏族小女孩布姆琼琼送上捐款

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谢君和援藏队员们下乡开展义诊。此行目的地是离县城多公里外的纳西民族乡达许村。

一位30岁左右的藏民孕妇来到谢君面前:“医生,我先后怀了4个娃,全都死在肚里了!”“你看过医生吗?”“没有,我问过活佛,活佛说是前世作孽。”谢君心头一酸,耐心地解释说:“不是前世作孽,是你怀孕期间操劳过度。”说完,谢君将孕妇领到卫生院检查室,一边轻声安慰孕妇,一边熟练地进行盆骨测量,检查胎儿体位。确认孕妇无大碍后,谢君笑眯眯地嘱咐孕妇:“医院来找我,这回你能当上妈妈了!”

临走时,孕妇从身上抽出一条哈达挽在谢君的脖子上,双手合十,深深地鞠了一躬。

义诊中谢君为达许村藏民检查身体

泪目,自古忠孝难两全

年9月,医院的创建升级工作进入攻坚阶段。

一天下午,谢君突然接到母亲的“父亲查出胃癌,已不能手术,现在正在北碚九院住院。”谢君顿时感到天旋地转:“怎么会这样?父亲身体一向不错,他还不到72岁呀!”极度悲伤的她决定立即赶回重庆。

谢君匆忙往寝室赶,当路过门诊大厅时,看到前来就诊的藏民眼里焦灼的神情,想到创建升级工作的各项整改措施还在落实中,我就这么走了,后来的人能否接得上手?创二甲是全院百来号人一年的心血,不能因为我……于是,谢君强忍悲伤,留了下来。

年12月11日,谢君的手机短信铃声响了,一条信息跳了出来:“医院已被正式确医院,成为西藏自治区实行新的评审标准后唯一一个一次医院!”

“我们通过了!”沉浸在惊喜中的谢君还没有完全平静下来,只见办公室的小陈捧着一块亮闪闪的奖牌“噔噔噔”地冲到她面前。谢君紧紧抱住奖牌,泪如雨下。

帮扶,从“输血”到“造血”

谢君说:“‘输血’式帮扶,是把内地先进的医疗技术注入贫困地区。而帮助对方实现自主式发展,全面提高自身的‘造血’机能,才是治本。”

为此,一年半的时间里,援藏医疗队以手术带教的方式,首次开展了静脉穿刺置管麻醉术,医院首开此类麻醉技术的先河,而且也走在了整个昌都地区的前列;成功地为粉粹性骨折患者实施钢板植入固定微创手术,该手术是目前国内四肢骨折最为先进的骨科治疗技术……

如今,医院的CT、X光、B超检查全面启动,可满足排查肿瘤、孕妇产前体检等需求。一年多来,全院病床床位数增长了%,门诊人数增长50%,治愈出院率增长29%,转诊率下降7%。

一年半的援藏经历,谢君不仅历练了人生,也收获了荣誉,先后获得中共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队临时委员会和昌都市委、市政府授予的“优秀援藏干部”,芒康县委、县政府授予的“年度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多个日日夜夜,高原知道,谢君和她的队友们克服了怎样的困难;雪山知道,他们牺牲了多少个人的幸福和快乐。然而,他们又是幸福和快乐的。正如谢君在她的援藏日志中所写的:“一次援藏,一生无悔!”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zhouxinxi.com/afhhy/299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