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干部嘎松曲珍的芫根朋友圈

“大家好,我是嘎松曲珍,是西藏昌都市类乌齐县土生土长的藏族姑娘,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是香迁村的‘网红’宝贝——芫根,藏语叫‘卡脆’(音译)。”

这位身着藏装,正通过网络进行直播的姑娘叫嘎松曲珍,是一名90后的驻村干部。这样的直播场景,她已记不清做了多少次。

年,从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嘎松曲珍就回到家乡类乌齐县公安局工作。年1月,经组织选派,她到类乌齐镇香迁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推销芫根的故事就从那时开始了。

香迁村藏语意为“供奉的家”,平均海拔米以上,全村经济收入结构单一,劳务经济收入比例低,牧业主要以饲养牦牛、马、羊为主,农业主要为种植青稞、芫根等,采挖野生药材是村民们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虽然香迁村已于年实现整村脱贫,但村民增收渠道单一,村集体收入仍是一片空白。嘎松曲珍意识到,群众要致富,产业是根本,只有把村集体经济搞上去,才能更好地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作为一名90后的党员,嘎松曲珍从驻村的第一天起,就严格要求自己,坚守在基层一线,坚持为群众办实事。

怎么让村里的产业走出一条增收致富的好路子,她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们经过调研发现,村里很早以前就有人会做芫根,村民具备了制作芫根的技术;芫根比较好吃,在抗高原反应等方面功效也特别好,受到当地干部群众尤其是老人的喜爱。我们觉得发展前景好,所以想到做成商品。但是我们的想法一提出,就有村民反映,这是给牦牛吃的饲料,谁会买呢?”

如何解决好群众思想“总开关”的问题,是摆在嘎松曲珍面前的第一道坎。嘎松曲珍首先找到了村“两委”,经过反复协商,终于得到了村“两委”同意。而得到村民们的支持并非易事,嘎松曲珍和队员们挨家挨户到村民家做思想工作。随后她带领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前后深入群众家里调研20多次,召开村民大会讨论村集体经济发展8次、工作推进会5次,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年4月,“供奉家”芫根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运营,由村党支部牵头,收购、加工、包装、销售芫根,香迁村迈出了增收致富的“第一步”。

“万事开头难。首先,就是质量关。村民从自家拿的芫根都是质量不好的,我们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在村委会收购芫根,严格把关芫根的质量和卫生;第二个是销售关。我们带着村干部在县里摆地摊,宣传芫根的功效,刚开始买的人不多,我们坚持了三个月后,买的人越来越多,我们总共卖了元,这是我们的第一笔收入。”回忆往事,嘎松曲珍仍然很感慨。

香迁村距离县城45公里,如何解决“运输难”,是摆在嘎松曲珍面前的又一道关卡。走单、装货、送货,便成了每天重复的工作,虽然是个女孩子,但干起这些体力活,巾帼不让须眉,她始终冲在第一线。“运气好的时候,村里有人帮忙带下去。有时实在找不到车,我们就在路边拦车。后来,村集体有收入以后,村民主动到村委会来,询问有没有芫根带下去,就这样,我们的运输问题得到了解决。”

随着芫根产量提高,如何进一步拓宽芫根销售渠道,破解销售难题,已是挡在嘎松曲珍面前的最大关隘。一方面,嘎松曲珍积极与上级单位部门沟通协调,在类乌齐县委、县政府和类乌齐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扩大实体销售;另一方面,看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zhouxinxi.com/afhhy/380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