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行医路悠悠民族情人民日报

从青春少年到花甲老者,从一名医学学子到被藏东百姓称为“医圣活佛”的医学学者,在41个春秋里,医院医生加永泽培不仅为藏东高原的医疗事业贡献力量,更用实际行动奏出了一个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美妙音符。

年,加永泽培毕业于西藏民族学院医学系,参加工作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各地,加永泽培勇立时代潮头,却一心植根基层,毅然医院工作,这一干便是40多年。

西藏昌都,平均海拔米以上,心血管疾病、传染病和地方病等严重威胁着各族群众的身心健康。

为攻克此难题,加永泽培不断钻研医术并虚心求教,先后到北京、深圳、云南、重庆等地进行深造,年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优秀青年访日团”成员赴日本考察。他夜以继日地在病房一线工作、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充实自己。

学术之路是寂寞而任重道远的,加永泽培深知,医生的一言一行都关联着无数家庭的幸福和欢乐,再苦再累他都无怨无悔。

艰辛的付出终结累累硕果:

年,加永泽培《高原地区脂肪肝CT表现分型与脂肪肝形成关系的研究》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

年,加永泽培“高原地区大骨节病骨代谢损伤机制的研究”荣获西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历时6年完成的“然纳桑培联用硝苯吡啶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报告,作为首届国际藏医药学术研讨会的重点论文,被用藏、汉、英三种文字全文收录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

……

年,加永泽培担任中华医学会西藏分会理事、西藏自治区医学专家组成员、《西藏医药杂志》编委,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先后在各级医学刊物上发表医学论文45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两次、全国学术交流会10次。

他把古人医训“学不贯古今,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作为一生的座右铭,立足践行、融会贯通,带领全院医护人员从死亡战线上救出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

年,昌都县妥坝乡“人间鼠疫”局部暴发,引起社会恐慌,加永泽培第一时间奔赴现场,与全院医护人员一道经过60余天的艰辛工作,终将疫情扑灭;

年,“非典”肆虐全国,医院相关人员学习“非典”知识,制订应急预案,在近4个月的非常时期始终坚守在昌都地区抗病一线;

不论白天黑夜,不分民族职业、地位高低,加永泽培始终坚持“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一切”的思想,为各族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分别于年、年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光荣称号。

“在民族团结的道路上,生命安全和健康保障是前提,其关键在于人心。”加永泽培说,“我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每一位患者、每一位医疗服务工作者都应该是民族团结的建设者和践行者。”

为营造团结融洽的良好医疗环境,加永泽培积极组织医护人员不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在现有医疗条件下,带领全院每年完成门诊6万余人次,收治病人6千余人次,使得院内各民族医护人员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蔚然成风。

“我已年迈,祖国正年轻。”在医院建院60周年之际,加永泽培以他多年高原临床医疗实践经验编撰《高原临床手记》一书,把他的毕生所学传给昌都市各县乡的医护人员。

在医院医院的关键时期,早已退休的加医院,为医院的学科建设与管理出谋划策。

“人一辈子短短数万天,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用自己的所学所得为西藏的百姓作点贡献是我毕生所幸,能为民族团结事业尽绵薄之力更是求之不得。”加永泽培谦卑地说。

如今,已年过花甲的他,仍坐诊于医院,为他的医疗卫生事业、民族团结工作不懈奋斗着……

(来源:西藏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zhouxinxi.com/afhpz/255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