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并流,强巴神圣3177

初期白癜风治的好吗 https://m.39.net/disease/a_5745578.html

早晨起来,俯瞰昌都市全景,昂曲和杂曲两条穿城而过的河流尽收眼底。中国著名的三条江,在这里有一段近距离的亲昵。澜沧江和金沙江最短直线距离只有66公里,澜沧江和怒江的最短直线,只距离了十九公里。如此行成了三江并流奇观,并各自奔腾到遥远的地方。这是中国大地上壮美的一景。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江河东西流向的自然特点,因为被横断山山脉阻隔而改变。三条江在这里都呈现出从西北流往东南的走向。

顺势而为,说的是人吗?说的是自然吗?因势利导,又说的是什么?

色曲河水穿城而过

今天,我们的目标是强巴林寺。强巴林寺位于昌都市,澜沧江支流昂曲和杂曲两水交汇点位置。强巴林寺被两条支流围绕在一个高地上。与我们前几天参观的红教喇嘛寺不同,强巴林寺属于黄教格鲁教派,由宗喀巴大师的弟子喜绕松布建于明正统年间。据说宗喀巴大师经过此处时预言这里会兴寺弘佛。弟子,印证了他的预言。强巴林寺是西藏最大寺庙,也是西藏驻寺僧人最多的寺庙之一。

该寺院最大特点之一,和内地王朝关系密切。从清康熙帝始,寺院的主要活佛便接受皇帝的册封。寺内保存着康熙颁给帕巴拉活佛的铜印和乾隆帝书赠“祝厘寺”的匾额,便是证明。一九四二年被认定为强巴林寺第十一世帕巴拉呼图克图,即第一大活佛的帕巴拉·格列朗杰,是现任的全国政协副主席。

走近强巴林寺,不敢高声语

强巴林寺主要由大佛殿,佛祖殿,宗喀巴殿和护法神殿等建筑组成。我们,便沿着几个建筑参观。大佛殿又名强巴大殿。强巴,大慈(弥勒佛)的意思。大殿经堂內塑有众多佛像和高僧像,墙壁上铺满了壁画和唐卡画。色彩缤纷的塑像、壁画等看得我眼花缭乱。虽然我极力想看出这里的画与其它寺庙画的不同,终究因为没有高超的赏辨能力而作罢。

强巴殿主供,是泥塑镀金的强巴佛。我们汉地常见的未来佛弥勒佛。却与我们常见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事”的笑佛有很大差别。强巴佛盘腿而坐,虽然形体饱满健壮,因没有高高挺起的装进万事万物的大肚,有点不习惯。大佛宝相庄严,倒和内地寺庙的神韵仿佛。

佛主说法,指点众生出迷途

佛祖殿,主供释迦牟尼佛。左右胁侍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合称为华严三圣。但是,这里绝不是内地寺庙的风格。殿堂很深,有经幡飞扬,酥油灯搖曳着。进入后心生敬畏,不敢高声语了。端坐神坛的释迦牟尼佛主,一如既往地以慈悲眼俯视芸芸众生。左右二菩萨雍容地披着华丽的锦缎。再右再左分别是泥塑度母和银制菩提塔。门两边各有两尊护法神像。佛殿外有转经廊。转一次经筒,里面有多少经书,便是念了多少遍经。

宗喀巴殿,主供黄教祖师宗喀巴大师。身穿红衣头戴黄包尖顶帽,是他创建的黄教格鲁派标志。大师双手在胸前作说法的的姿势。他开悟了多少心有迷雾、迷途不知返的凡夫俗子?他手中两枝盛开的莲花,与佛主的“步步生莲”相呼应。那不是莲花,是佛的优昙花吧。

心中有佛,看到阳光下的圣洁

据导游说,强巴林寺有一种习俗:来朝拜者,需要默念心愿或佛经,围着寺庙外围转圈。三圈是起步,多不限,许愿才灵。转圈时要记住转单不转双。据说最多有人转了二十一圈。我想,这高高的海拔,宏伟的建筑群,不要说二十一圈,估计我三圈都转不下来。不由暗暗叹了一口气。心诚则灵,何必在乎转多转少?经幡、转经筒,不都代表了念经吗?我怀疑导游在故弄玄虚。

五色的经幡风马旗,在头顶猎猎作响。神圣庄严的庙宇,我不该胡思乱想吧。面对此情此景,我应该念一句什么?阿弥陀佛?好像不对。嗡嘛呢叭咪吽?我能够清除贪、瞋、痴、傲慢、嫉妒、吝啬这六种烦恼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五世主的弟子神秀到了这种境界,还被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取代。从不吃斋念佛的我辈,洗干净身心,就不错了。

神山孜珠山

今天的第二个点,位于多米的孜珠山上的孜珠寺。孜珠寺,西藏海拔最高的寺院。它的建院史,可追溯到三千年前。我看看狰狞的怪石,有点气喘腿软。

孜珠寺是观音菩萨的道场。我们的观音道场普陀山,在海的中央。孜珠寺却在山的顶峰!一样远离尘世的位置,是观音神秘的指点吗?“孜珠”是“六座山峰”的意思,象征观音菩萨用慈悲和智慧度化的众生。佛的六大境界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不是佛和菩萨的我们心中也有六座看不见的山峰:贪婪、愚痴、嗔怒、傲慢、嫉妒、邪见。以佛的“六”对治众生的“六”,“孜珠”这个名字的含义,仅仅了解一二,便惊叹不已了。

祥云佑护下的孜珠寺

孜珠寺是雍仲苯教最古老、最重要的寺庙之一,也是今天研究者研究藏族古老雍仲苯教的重要场所。许多苯教佛法的经典、仪轨只在孜珠才能找到最完整的保存。

公元十四世纪,大圆满成就者,“耳传“高僧罗丹宁布复兴了孜珠寺,恢复了丁青其它的苯教寺院。罗丹宁布证道的法身舍利,是用手把一块顽石攥成了胶泥的形状。

三千年历史,四千八百米高处孜珠寺

孜珠寺,还保存着古老的印度佛教的辩经形式。我们知道当年三藏法师曾经在印度苦苦修炼辩经水平,博闻强记,终成就为许多印度高僧都佩服万分的辨经高手。

海拔实在太高了,我有点力不从心。游玩孜珠寺的记录,明显草草了事。实在对不起这座古寺,更对不起好受容易上来的自己。

辉煌孜珠寺

像无缘得见强巴林寺迎请强巴佛——展佛和朝圣一样,我们也无缘见到孜珠寺十二年一次的神舞法会。缘分,求不来。有些事,心到则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enzhouxinxi.com/afhpz/316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