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旦,像这样的叶子就需要及时摘除,这样养分才能更多地供到果实上。”蹲在巴旦家院子中的菜棚里,西藏边检总站南伊边境派出所民警沈朋正教授巴旦蔬菜种植技术。
沈鹏教得仔细,巴旦也学得认真。“我给老家的朋友打电话说搬过来后,有警察叔叔教我种菜,他们都不相信。”巴旦说道。
年11月,巴旦和另外11户村民一起从昌都市贡觉县搬迁来到林芝市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村。一年多来,沈朋已经成为这些家庭的常客了,教授种菜技术、辅导家庭作业、修理家用电器……“只要乡亲们有需要,他总会第一时间到场。搬迁后,沈朋经常到我们家里来串门,我们有事也会到村警务室去找他,现在我们生活得跟一家人一样。”巴旦父亲江才扎西说。
入户走访中,4岁的次仁拉姆戴上沈朋的警帽,缠着沈朋给她讲故事。贺建明摄
不只是沈朋,南伊边境派出所的民警大多数时间都会忙碌在乡亲们身边。南伊边境派出所所长罗茂这样解释:“人民警察为人民,只要群众有需要,我们就会全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作为边境派出所,我们坚持群众生产作业在哪里,我们的服务管理就跟进到哪里。”
次仁巴姆的新家就在琼林村警务室隔壁,在次仁巴姆看来,跟民警做邻居可是“好处”颇多。“我以前住的地方山高谷深,交通不方便。搬到这里后,给儿子买了摩托车,村警务室的民警吉美次仁主动上门给儿子讲解道路安全知识,还帮助他考取了摩托车驾驶证。”次仁巴姆说。
最令次仁巴姆感到欣喜的是派出所还组织他们参观了当地的红色教育基地。“以前我们和外界打交道不多,参观了红色教育基地后,我们了解了当地群众守边护边的故事,知道了守边护边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次仁巴姆表示。
罗茂介绍,为了让搬迁群众尽快地了解当地、融入当地,扎根边境做好戍边人,南伊边境派出所因地制宜开展了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感党恩教育、国防教育等。“我们希望通过对一些实物的参观以及守边先进事迹的学习,激发出他们的家国情怀,引导他们树立守边固边的意识。”罗茂表示。
在南伊边境派出所民警的特别关心和当地村民的热情接纳中,这12户搬迁户很快就融入了当地。他们也越来越享受如今的生活:每当夜幕降临,江才扎西都会顺着街道悠闲地散步和邻居们聊聊家常,次仁巴姆则会早早地赶到村广场和大家一起跳广场舞……
对于未来的生活,大家也都充满了憧憬。江才扎西说:“搬迁后,生活环境变好了,女儿上学方便了,有了很多像沈朋一样的新朋友,我决定把根扎在这里,让子子孙孙成为戍边人。”
次仁巴姆说:“现在我住的房子这么好,身边还有为我提供各种周到服务的人,我要以卓嘎、央宗一家为榜样,守好边境线上的一草一木,扎根在边疆,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