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凯迪
近期在各大社交网络上走红的藏族小伙丁真,以他质朴的性格与帅气的脸庞赢得了广大网友的极力追捧,很多人都自然把丁真当成了西藏人,然而当丁真用汉字写出为家乡四川省理塘县旅游代言之时,众多不明所以的网友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藏族小伙丁真为什么是地道的四川人呢?
这便引出了四川藏区的前世今生。
01康巴藏区的由来
藏区有典:法域“卫藏”,马域“安多”,人域“康巴”。其中,“卫藏”代表着今日的西藏本土地区,而“安多”则代表着青海省中南部的藏区,而“康巴”则代表今天四川西部的广大藏区。自公元7世纪吐蕃帝国崛起之后,三大藏区全部归属于藏族前身的吐蕃人控制下。吐蕃帝国崩溃之后,尽管没有统一的中央政权,但是康巴藏区在宗教文化与民族构成上依旧与“卫藏”并无二致。
明清易代之际,漠西蒙古的和硕特部自北疆经由青海登上青藏高原,在西藏建立了以蒙古贵族为领导集团的和硕特汗国,并将大量蒙古部落迁入藏区,以霍尔三十九族和达木蒙古族为主的蒙古部落先后迁徙进入康巴藏区,从而逐渐改变了当地的民族构成,在康巴藏区形成了蒙古族与藏族错落杂居的状况。
02川藏安全纽带
清朝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之后,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水平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新高度,而藏区安全的核心在很大方面依赖于对外交通线的安定。只要清政府可以快速从四川与兰州等地发兵入藏,那么西藏的安全便可以得到充分保障。
在这种战略思维的指导下,处在四川入藏交通线上的康巴藏区就成为了清政府的控制重点。为了有效控制这一区域,清政府先后两次征伐大小金川,并在这一区域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力图将这一区域纳入四川省的管辖范围之内,使之成为中央深入藏区的战略楔子,以便对拉萨与日喀则的突发事态做出紧急反应。
图/大小金川之战
清朝末年,英国对于西藏的数次侵扰让清王朝的边疆危机日益严重。公元年,四川总督赵尔丰向清廷奏报,意图将西康(康巴藏区)建为行省。
“力主设置郡县,以丹达为界,扩充疆宇,以保西陲”。这一行政区划构想实际上是对清朝保卫川藏安全战略的升级,即单独在康巴藏区设立独立的军政机构,强化康巴地区的战略枢纽地位,联川、康、藏为一体,建西三省。“改造康地,广兴教化,开发实业,内固四川,外拊西藏,进而将藏卫尽入掌握。”最终达到维护清王朝在西藏统治,防范英国侵略的战略意图。
图/年英军入侵西藏
03西康省的存续
建立西康省的提议因为清王朝的灭亡而暂时搁浅,却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被正式实施。民国17年(年),南京政府批准在康巴藏区建立西康省,派吴醒汉为西康专使,处理川军入康及组织省政府事宜,这一决议的实施显然是希望通过将康巴藏区纳入中央直辖控制,来达到稳定西藏地方的战略目的。
公元年,西康省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正式成立,省会设置在康定,川军领袖刘文辉成为西康省政府主席,这一时期西康省在稳定西南边陲的过程中意义重大,不仅繁荣了川藏之间的贸易,更深化了当地汉藏军民的感情,书写了闻名遐迩的“康定情歌”。
图/《康定情歌》剧照
建国之后,新中国于年4月26日成立西康省人民政府,省府驻康定,不过此时原属于西康省的昌都与林芝等地实际上已经归属于西藏地方管辖,而金沙江以东的康定、西昌、凉山、雅安、以及丁真所在的阿坝地区则分别称为西康地区的五大行政专区。
随着新中国建立之后政治环境日益稳定,西藏和平解放,西康省作为一个军事战略要地的独立地位显然已经不再必要,繁冗的行政区划必然要适应经济社会建设而进行精简。于是,在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议,撤销西康省,全境并入四川省。
因为特殊时期军事政治战略需求而存在的西康省尽管已经消失于历史,但是保留着西康记忆的川西藏区却继续作为联系汉藏情谊的纽带,留在了四川省的行政区划之中,这也就是四川藏族小伙丁真故事的历史溯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