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昌都市,皑皑白雪之中,远方的牦牛群化作星星点点,俨然一幅壮阔的水墨山水画卷。
这画卷,正是西藏自治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累累硕果。
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西藏境内江河纵横、湖泊密布,被誉为“亚洲水塔”,是我国以及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变化的“感应器”,珍稀野生动物的天然栖息地和高原物种基因库,对全球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
西藏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鲜明提出,要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区党委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表明了区党委维护生态环境的坚强决心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坚定意志。
雅鲁藏布江是我国最长的高原河流,而受到高原气候、地质等环境影响,雅江流域曾出现过河滩荒漠化的情况,中游日喀则市南木林生态示范区也曾经是一片戈壁荒滩。
南木林县仁欧村村民过去习惯到山上砍柴生火,导致土地沙化严重,村民在家里喝甜茶,都得涮几次杯子里的灰尘,吃尽了苦头。
为了筑牢绿色生态屏障,以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西藏在西藏自治区范围内开展“两江四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拉萨河、年楚河、雅砻河、狮泉河)流域植树绿化工程,通过集中连片人工造林,保障了雅鲁藏布江、怒江、拉萨河等大江大河沿线生态安全。如今,首批31万亩的防护林已绿树成荫,有效防止了高原河流荒漠化。
“十四五”时期,西藏自治区将继续加大力度实施“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推进羌塘、珠峰等国家公园建设,推动自然保护地持续优化整合。
在平均海拔米的羌塘草原,藏羚羊悠闲觅食、藏野驴奔腾跳跃、野狼成群结队……
野生动物自由自在栖息繁衍的背后,是人们的精心守护。
在位于羌塘草原的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次成塔青的身份是野生动物保护员。他定期在保护区内巡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