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发展中国家,印度和中国的基建能力,简直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不过印度却老是希望与我国比较,我国修建了大量的基础设施,日本同样也不甘落后,然而印度的基建能力的确有待提高,该国同样也了解自己的实力,于是只能向外界求助,比如印度就非常喜欢找日本帮忙,然而曾经被很多人认为质量可靠的日本制造,却并不一定完全可靠,比如印度请日本帮助修建里希甘加水电站,没想到这座大坝还没用多久,就在一场洪水中坍塌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年2月7日,印度北部北阿坎德邦查莫里地区,突然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洪水,当地居民的房屋,以及位于附近的里希甘加水电站,被大洪水破坏,约有名正在水电站施工的工人,以及一些当地的村民,直接被洪水卷走,附近的数千人被迫紧急撤离,这座还没有建成多久的水电站,就在一场洪水中化为乌有,一场洪水冲垮一座水电站,是日本建造的水电站质量不行吗?,其实引发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建筑的质量,所以根本原因并不在日本,而是在印度本身。
洪水发生之后,印度科学家们就开始研究,造成这起事故的真正原因,经过对洪灾前后的卫星图像对比,发现这场灾难的原因,是几个在夏天的冰川融化,导致冰下的岩石山坡不稳,塌方后导致部分冰川断裂,美国大学研究冰川灾害的科学家乌梅什,认为冰川断裂后形成雪崩,随后造成河流暂时性堵塞,新城堰塞湖,并最终形成威力巨大的洪灾,而且雪崩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热量会导致塌方地区的冰川进一步融化,最终越融水越大,形成了不可挽回的灾难。
其实印度的科学家早就做出警告,让印度放弃修建希甘加水电站,希甘加水电站位于北阿坎德邦地区杜利恒河上,这里大部分地区被喜马拉雅山,以及冰川所覆盖,杜利恒河是恒河六大水源之一,途径北阿坎德邦乔斯希马特山脚下,汇入阿勒格嫩达河,而在这之间都是狭窄的峡谷,两岸相对高差达到上千米,年政府指定专家团来看过之后,知道这里被冰川覆盖,非常容易发生危险,于是建议不要在这里修建水坝,希甘加水电站自然也在其中,世界银行也曾经发出警告,在这一区域内有1.5万个冰川,正在以每年3到6米的速度融化,随时可能冲击岩石和冰块,引发严重的洪水,科学家们也发出警告,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喜马拉雅山地区,开始出现大面积的冰川融化,增加了灾难性洪水和山体滑坡的可能性,附近的居民已经生活在危险之中,也不要在如此脆弱地方,修建大型的项目。
然而印度政府不听劝,舍不得这里丰富的水资源,花了50亿请来了日本的工程队,虽然中国是基建狂魔,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日本的技术的确不错,日本是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火山地震频发,因此应对这些还是有一套,然而日本境内哪有见过冰川,对冰川造成的灾害更是知之甚少,日本也对自己很有信心,直接就开始修建。
修建之初其实已经有一定预兆,附近的村民表示,在修建水电站时,就经常听到岩石炸裂的声音,而且也看到过滑坡,因此当地人曾经对里希甘加水电站,发起过抗议活动,甚至还将工程队告上了法庭,然而最终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水电站开始建造时,附近的雷尼村半个存在,都出现了滑动位移,村子里的人退而求其次,让他们把水电站换到其它地方。
当时政府也说过会改址,然而最终没有实施,水电站最后倒是顺利完成了,这让政府和施工队觉得,这里很安全根本不可能发生意外,于是也没有对村里做灾难管理的培训,没有对当地进行足够的了解,终于给它带来了血的教训,这场灾难的严重程度,也超出了日本的认知,在洪水面前50亿的水电站打了水漂,除此之外位于阿勒格嫩达河的水电站,以及位于陶利根加河的在建水电站,同样在这场灾难中被摧毁。
这场灾难给印度带来的损失,不可谓不大,洪水导致道路中断,除了失踪的数百人之外,还有13个村中的多人被困,只能通过空投运送食物,印度为了抢救出民众,出动了两架C-J大运力飞机,以及印度国家灾难反应部队的3支分队,进行抢险救援工作,为了防止山洪和溃坝的洪水,冲进其余还为受灾的镇子,印度还不得不将镇子里的居民撤离,其中的损失远远超过50亿元。
在遇到这么大的灾难后,印度方面应该会吸取教训,不会在该地区建设项目了,但是印度某些官员并不这么想,北阿坎德邦首席部长拉瓦特,在社交软件推特上发文称,我们不要将洪水视为反对发展的理由,我们政府会致力于对该地区,持续性地开发,并将竭尽所能确保这一目标的视线,显然他还不想放弃,发展该地区带来的巨大收益,不顾科学家的警告,不顾已经发生的事实,仍然要坚持开发,实在令常人难以理解,要知道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喜马拉雅地区的冰湖危害已经日将严重,我国西藏地区也深受其扰,年昌都那曲日喀则等地区,就遭受过多次由冰川引发的灾难,造成的直接损失超过2亿元。
尽管印度方面不接受这次教训,但是我国却可以从这件事中吸取经验,不仅要避开在类似的高风险地区建设工程,还应该用遥感技术雷达等,做好实时监控,并且做好应对灾难的预案,此外应该加快藏区大中型,多年调节梯级水电站库群建设,增加对洪水的抵抗能力,最后还应该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