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是我国除汉族以外的第九大民族。
我国境内藏族分布在西藏省、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以及云南省。
四川省是除西藏省以外藏族居住区。
四川省藏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
其中四川藏族又分枝为康巴藏族、安多藏族及散居的嘉绒藏族。
康巴藏族康巴藏区范围大致相当于现今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部分)、
木里藏族自治县,
西藏省昌都市,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等地区康巴藏区
即康区。
甘孜州地貌具有地势高亢、北高南低、中部突起、东南缘深切、山川平行相间、江河自北向南纵贯、地域差异明显等特征。
北部高原与南部河谷海拔高差达米左右,最高峰贡嘎山海拔米,为四川最高峰,其与东坡的大渡河谷地,水平间隔仅29公里,而相对高差达米。
全州地貌依地势高程、河流切割深度和地表特征分为丘状高原区、高山原区、高山峡(深)谷区三大类型。
康巴藏区隶属于第VI气候区属于高原寒带气候,随高差呈明显的垂直分布姿态,其特点是气温低、冬季长、降水少,日照足。
随着纬度的自南向北增加,气温逐渐降低,年均气温相差达17摄氏度以上。
甘孜州是我国的第二大藏区,
也是康巴的核心区。
千百年来,
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们创造了灿烂多彩、
底蕴深厚的康巴文化:
情歌文化、格萨尔文化、
香巴拉文化、红色文化、
宗教文化、其他民俗文化。
这里是情歌的故乡、是康巴文化的发祥地、
格萨尔王故里、香格里拉核心区、
嘉绒文化的中心、茶马古道的主线、
红军飞夺泸定桥、三江纵流峡谷、
蜀山之王贡嘎山等,舞蹈巴塘弦子、
甘孜踢踏、石渠真达锅庄享誉中外。
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独特的民族特色、文化,特殊的气候因素,造就了康巴藏区独特的多元化农房特色。
康巴藏族农房最有代表意义的当属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及周边县特色白藏房。
当地人收集本地特有白泥、上水,混合搅拌再用酥油茶壶浇淋在墙体形成特有的白色藏房。
白藏房
康定县、丹巴县等中心区域主要以当地特色石材为原料混合以泥土、植物、动物粪便等进行夯砌。形成了特色康巴石砌农房建筑。
石砌农房建筑
道孚县、炉霍县、色达县等地居民喜用黄泥、植物、动物粪便等夯制底层墙体,再二层采用井干式结构进行搭建。形成了特色井干式藏族农房风貌群。
井干式藏房
康巴藏族农房特别文化元素
康巴藏族特色风貌区位于高原地带,
与西藏、青海、云南相连接,
属高原寒带气候。
此地区以康巴藏族为主体,
以及汉、彝、纳西、白、独龙等民族,
并且此地区保持
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文化的特点,
形成具有内涵丰富与底蕴深厚的康巴文化。
康巴农房以土木结构为主,
多为二至三层,
因山地高低落差形成多体量错台状组合。
受强烈日照影响,
屋顶多为平顶露台,
墙体收分明显。
近年受到汉族文化影响
以及饱受冰雪天气困扰,
部分地区开始加建坡屋顶。
康巴藏族农房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
建筑中含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符号、
装饰等。
巴苏式雨搭是特别明显的藏式特色,
这点在康巴藏族农房上也展现的特别明显,
藏式雕花窗框与窗花、
彩绘也都丰富展现在建筑上。
因为藏族虔诚的宗教信仰,
部分宗教元素也表现在了农房的建筑装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