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道:少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广。而当年的我却因为家庭变故,义无反顾地,毅然丢下刚上小学的儿子,只身来到海拔多米的西藏昌都一家矿山工作。
进藏之前,对藏区对高原一无所知,没有任何高寒缺氧的概念。当时,只是一心想离开广西离开家乡,有一个地方给我工作给我饭吃就行了。当时青藏铁路还没有开通,进西藏都是坐大巴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从成都坐大巴进昌都要三天二夜,而乘飞机进昌都,二个多小时三小时不到,但是飞机票很难买。我们是单位帮订票才有票进昌都,平头老百姓没有关系有钱也是买不机票的。但是乘大巴进藏从低海拔慢慢上到高海拔,到地的时候就不会出现高原反应。我们乘飞机则反应会比较大,刚进昌都的第二天,就感觉头晕脑胀,走路摇摆。以为自己感冒了,就天天吃白加黑,吃了睡,睡了吃,这样足足折腾了一周,好了没事了。其实这是过了高原缺氧适应期。
西藏昌都是在西藏的东边,俗称藏东。昌都机场藏东邦达机场有世界三最:一,是世界上离城镇最远的机场,距离昌都城区公里。世界上气候最恶劣的机场;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机场,海拔米;三、是世界上跑道最长的机场,长达5公里。邦达机场虽然离昌都城才公里,这个距离在内地车程一个多小时就能到,但是在这里却是要小心地开上三个多小时。整条路很险峻,一旁是悬崖峭壁一旁是万丈深渊。那一年在昌都到邦达机场的路上,我们一车人就差一点掉进那万丈深渊挂了,这一条路不知挂了多少鲜活的生命。因为,路上有暗冰,这暗冰一般不了解路况的司机分分钟中招。晒不到太阳的路上就会结暗冰,冰结在那里不化,山上久不久又掉一点泥下来久之就把冰盖住了,这种路一般在拐弯处最常见,在西藏开车长的老司机一般都有这种常识,遇上这种路就小心开不能开快。而那种心急又马虎的运气
问天石,此处海拔高米又差的司机就危险了。
年汶川大地震的前几天,五四青年节我要到成都休假,打算与四川同事到雅安探望她的亲戚,就与几个人拼了一辆车上机场。司机有五年驾驶经验,在浪拉山转弯时,竟然车速还象平常路一样快,到暗冰路段上措手不及车头往旁边的深渊冲去,司机急打方向盘踩点刹,把方向盘死死转向悬崖这边,这样车头猛撞向坚硬的山体。嘭的一声,我头撞到出租车中间的防护栏,一下子晕死过去。等我清醒过来时,已经医院里了。额头上缝了十几针,医院整整住了半个月,要出院的一周前,躺在病床感觉床在摇地在摇,屋里桌椅都在摇,以为自己脑袋撞出的毛病越来越厉害了,后来才听病友说,四川地震了而且是超级大的地震,昌都在四川的旁边,余震所以感受强。
事后,想想进藏时是年,年出车祸大难不死。这是我的劫数,当时我准备到成都休假,我在西藏就是不发生车祸受伤,在成都或者去了雅安的我,在地震中也难躲这个伤劫。想想自己也释然了。现在事情虽然过去了十二年,但每每想起又不免唏嘘。只能自己是福大命大,但谁又曾想十年后,更大的一场灾难在等着我。这就是我文章要写的:狗咬一口疫苗一支差点终身坐轮椅
远眺群山我在西藏